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申龙电梯:我们为什么推崇“洋品牌”?
                ----申龙电梯:我们为什么推崇“洋品牌”?
上传时间:2016-03-09 12:33:09        来源:磐安新闻网
    苏州申龙电梯公司最近发现一个现像,为什么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会认为国外品牌的东西会好一些呢?一般而言,人们选择购买商品通常会从产品的价格、外观、性能等几个方面选择购买某个品牌的商品,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潜意识里会认为同等价格中,大多数国外牌子的商品质量或者外观会比较好一些,久而久之,这种消费习惯就演变成了它的影响力。


  现在,我们将这个问题换一种说法:我们为什么不推崇民族品牌?


  “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2015年度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榜,中国民族品牌只有‘联想’上榜,排名第100位。“


  有人说中国制造进入冬天了,也有人说也许民族品牌的春天不远了……


  申龙电梯:拿来主义与中国制造


  世界“机械化时代”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作为标志,而中国的“民族工业”则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当时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我们的现代工业比西方国家整整落后100年。


  当他们用洋枪火炮强行打开清政府的大门时,沉睡的中国人,沉睡的中国工业终于开始觉醒了。为了尽快投身于激烈的战争,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我们必须“借东风”,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然而,这一学就是100年,代价是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游离在产业链的低端,成为“世界的工厂”。同时“中国制造”凭借“资源低廉、人口红利”一时间声名鹊起,一些不明就里的国人甚至有点以此沾沾自喜。殊不知“中国制造”早已被贴上了“低端、廉价、山寨”等标签,备受侧目。


  其实,战争从未结束,只是战场转移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博弈从未停止,金融战、法律战、价格战、货币战……在不同的领域、相同的时正空悄无声息地展开。


  申龙电梯:在全球品牌博弈中失利


  遥想70年代的中国,结婚讲究“三大件”: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而在当时,上海牌的手表和永久牌的自行车可谓是名噪一时。现在从市面上看,曾经的名牌已经消失或衰落,而这样的情况又岂是凤毛麟角?


  我国自加入了WTO后,大量国外资本纷纷采取并购方式进入中国,而且直接并购中国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外资并购了中国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就能主导行业技术标准从而控制整个行业,而那些被外资并购的企业由于丧失了控股权而沦落为外资企业的工厂。


  以电梯行业为例,过去几十年是中国房地产业的黄金时代,带动了以“建材及配件”为核心的行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国外资本流入国内的电梯行业。一时间很多国外品牌如美国奥的斯、日本富士达、日本三洋、日本东芝、芬兰通力、瑞士迅达、德国蒂森克虏伯等国外品牌纷纷进入中国电梯行业,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外品牌电梯产量国外独资和合资的产量或达到80%以上。


  中国大量龙头企业和优秀民族品牌的消亡,势必会造成行业核心技术的缺乏,后果是中国经济的竞争力的下降,所创造的财富大部分被外资企业带走,留下的却是能源耗费、环境污染、核心技术人才流失等。


  申龙电梯:品牌战的背后是国家“科技与文化”的博弈


  民族品牌是国家科技实力与文化实力结合的缩影。美国总理希拉里曾说过:“质”的胜利是让那个国家的年轻人失去自信,只要输出文化软实力,我们就能掌控中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看看我们国家的年轻人,大都以拥有国外大牌的东西为荣。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等国外文化已经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世界占有极高的地位。从西汉时起,我们就不断向国外输出丝绸、陶瓷、漆器、玉石、铜器、车器和兵器等,这段灿烂的文明持续长达千年。时至今日,中国的很多文化瑰宝仍在世界上占据极高的地位。


  现在的国人都比较崇拜西方文化,推崇“洋”品牌,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加上十年抗战,八年内战,再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然而这段历史记忆造成的文化断层也只有短短一百年。


  如果说,经济强大能让一个国家站起来,那么由科技创新和文化输出所带来的价值才是让一个民族自信起来的筹码,因为它代表的不仅是国家的实力还代表着国民的思想、价值观甚至是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