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面对电梯业"破窗"行业化,作为其中一员如何独善其身?
                ----面对电梯业"破窗"行业化,作为其中一员如何独善其身?
上传时间:2015-08-12 09:35:43        来源:嘉立电梯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原本是用来修饰遇到困难用逃跑的方法不为一个良策,但是用在电梯使用方面就不禁让人感到诧异。自从频发的电梯事故之后,公众心中已经没有安全的电梯品牌。我们身边的电梯已经危险到这样的地步了吗?


  作为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电梯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每天都离不开的公共设施,却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的梦魇。

  拟主板上市的申龙电梯刚刚于今年7月1日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上市前的临门一脚,却是一场恶性“杀人”事故。业内人士认为,湖北电梯“吞人”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申龙电梯为缩减成本提升竞争力,在原材料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减少甚至偷工减料。此次恶性事故深度拷问申龙电梯的产品质量和企业良心。这样的问题企业能够通过主板上市审核,也让公众大为不满。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确实不需要品学兼优,业绩大于天。

  2011年7月,北京地铁四号线一上行电扶梯突然发生倒转,造成电梯上的乘客摔倒、挤压,致1名男孩死亡,多人受伤。涉事品牌奥的斯电梯被罚50万元人民币,但对于单季度营收便可达到数十亿美元上市公司来说这罚款九牛一毛。犯错成本如此之低,也难怪电梯行业的新生代力量申龙电梯只顾奔跑,不怕踩红线。

  破窗效应讲的是,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地,墙上就会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中国有句老话: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电梯抓住城市化的进程时机,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的时候,产品质量的控制力不从心,加之安全事故泛滥,最终伤害了消费者对这一产业的期望值。电梯行业正在从朝阳行业变为破窗行业。公众对整个行业和行业内从业企业的信任已经逐步丧失。

  对于任何一个向往成功的品牌,如何长时间维持品质和质量都是最大的考验,特别是当其意气风发迈开大步跑马圈地的时候,最容易不知不觉就出现了窗户上的破洞。而当发现时,往往漫天的石块已经丢了过来,想当裱糊匠业已不可得。随着越来越多的窗户被打碎,这些品牌最终成为了破窗效应的作茧自缚者。

  其实,对于如何杜绝和减少电梯安全事故,业界给出的建议已经非常之多,包括极大提高安全事故企业的的违法成本,涉事企业加入重大项目竞标黑名单等,这些才是根治电梯安全事故的手段。

  公共安全事件屡禁不止,电梯业是否也该像面板行业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国家扶持新企业进入这一市场,打破电梯行业在B2B市场份额牢不可破的局面,一旦市场地位受到冲击,企业才会“穷则思变”将质量作为第一生命。而杀一儆百,就应该从重新考核这次设施电梯公司申龙电梯的IPO资格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