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会务报道
宋继红局长在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工作报告
                ----宋继红局长在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工作报告
上传时间:2015-07-15 10:48:19        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各位顾问、各位委员:
 
  受刘平均主任和陈钢秘书长委托,我代表第四届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一、第四届安全技术委员会工作回顾
 
  第四届安全技术委员会是2009年4月成立的,6年多来,在总局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平均主任和陈钢秘书长的领导下,委员会认真履行章程确定的职能,充分发挥委员和专家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对照第三届安全技术委员会期望的“发挥咨询功能,提升科学监察水平;发挥评议功能,保证技术规范质量;发挥把关功能,把好重大安全技术关;发挥协调功能,为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抓好委员会自身建设”等五方面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效落实各项任务,作用日益突出,影响不断扩大。
 
(一)发挥咨询功能,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安全技术委员会顾问和委员充分发挥视野宽广、经验丰富、技术功底扎实等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重大事项决策和实施,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监管方式方法创新、工作体系建设完善、行业科技进步、人才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发表真知灼见,帮助提升安全监察科学水平,特别是在《特种设备安全法》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挥评议功能,保证技术规范质量。
 
  安全技术规范是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安全要求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规范技术行为的重要依据。自2009年4月安全技术委员会换届以来,委员们认真履行审议职责,严格把好安全技术规范的质量关,承担了大量工作。一是对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总体思路和框架制定谏言献策;二是认真审议安全技术规范,重点加强对技术性问题的把关,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设性意见;三是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安全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四是在安全技术规范颁布实施前后,开展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对其科学性、合理性进行预评估和后评估,并提出完善建议;五是对法规标准中的重大管理和技术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规范的技术含量。截止今年6月10日,第四届安全技术委员会共审议安全技术规范79个,发出审议单1809个,返回审议单1725个(95%),提出意见3074条,已处理3002条,采纳1537条(51.20%),部分采纳422条(14.06%),未采纳1009条(33.61%),解释34条(1.13%)。
 
(三)发挥把关功能,把好重大安全技术关。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个学科,技术性很强,特别是近年来,为顺应市场需求,新技术层出不穷,把好重大安全技术关对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委员会章程,与现行规范要求不一致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须由委员会技术评审合格后,方可进行试制、试用,这就赋予了委员会重要的技术把关责任。6年多来,委员会积极探索技术评审工作方式,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进入市场提供了便利,为促进技术进步创造了环境。几年来,共召开分委员会会议67次,研究解决了特种设备安全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提出了有价值的立法建议。此外,在发生一些涉及特种设备的重特大安全事件或事故时,相关分委会及时组织分析事件或事故的原因,提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对策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锅炉分委会共审议安全技术规范17个,召开工作会议4次,完成总局委托的4项技术评审和3项技术咨询工作,例如:新材料冷凝锅炉、ND钢制作锅炉省煤器、铸铝锅炉等技术评审工作。建立了近60人的锅炉分委会专家库。
 
  压力容器分委会共审议安全技术规范11个,进行相关技术评审21次,解决了企业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若干重大问题,例如:计算机射线照相(CR)技术审查、球形低温液体储存装置论证、撬装移动式加气装置使用要求论证、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技术论证等,积极推进了新技术在压力容器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的技术进步。
 
  压力管道分委会召开分委会年度工作会议3次,型式试验机构论证1项,审议安全技术规范6个。在与法规配套的核心标准起草和审议、技术评审和检查等方面承担了大量工作,分委会自身建设也取得了成绩。
 
  气瓶分委会专门组织技术评审,为上汽燃料电池轿车在世博会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审议安全技术规范3个,与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动,合作解决了标准制修订中的技术难题。
 
  电梯分委会共召开11次全体会议,讨论电梯行业有关安全技术的热点问题,学习研究工业发达国家电梯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电梯事故案例和风险源分析,形成了分委会对电梯行业风险分析的制度。审议安全技术规范9个,补充完善了《电梯与自动扶梯安全分析排查表》。
 
  起重机械分委会共召开12次工作会议,审议安全技术规范13个。研究防范起重机械事故的措施,对监管的范围和监管的重点提出建议,对地方局和行业提出的典型的技术性问题解答回复,对影响重大的问题进行技术论证,对起重机械型式试验机构申请进行论证。
 
  客运索道分委会共召开6次会议,其中一次为扩大会,与索道协会专家组一起讨论和分析索道事故(故障)的原因和预防。分委会还和索道协会联合搞了三个课题,分别由三条索道运营单位主持完成。审议安全技术规范1个。
 
  大型游乐设施分委会研究规划了大型游乐设施法规体系框架,审议安全技术规范5个;研究了大型游乐设施质量安全风险,针对游乐设施生产企业和游乐园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分委会每年召开分委会会议,审议安全技术规范3个,在完善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法规体系建设,做好技术支撑,促进行业发展,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检验与信息化分委会召开了3次全体会议,有效落实特种设备技术法规审议工作,充分开展内部交流,加强与外部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审议安全技术规范15个。
 
  另外,委员会及各分委会积极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实施,承担了大量科研攻关任务,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技成果,为特种设备安全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发挥协调功能,为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委员会的顾问与委员,分别来自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技术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等方方面面,所在单位涉及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电力、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覆盖特种设备材料、生产、使用、检验检测、节能等各个专业,代表性广、影响力大、凝聚力强。6年多来,委员会和分委会能够跟踪发展动态,开展法制宣传,参与调查研究,广泛沟通信息,及时反映情况,主动协调关系,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凝聚共识和调动各方力量的作用,在健全体制,完善法制,创新机制等方面,在分析风险,积极稳妥应对突发安全事故方面,在促进形成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良好工作格局等方面,为安全发展、节约发展,为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做出了贡献。
 
(五)抓好委员会自身建设。
 
  6年多来,安全技术委员会在秘书处组织下,自身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一是加强组织建设。特种设备局按专业落实专人加强与各分委会的联系,为各位顾问和委员做好服务工作,并及时传递政策信息,及时掌握行业需求,及时了解分委会工作计划并及时总结委员会与分委会工作。二是不断完善内部制度。根据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行业风险分析需要,由电梯分委会率先探索起草了行业风险分析制度,定期分析、研究、评估行业风险,提出可行的措施与建议,目前本项制度已经组织各分委会推荐专家一起,改编为委员会的内部制度,并被写入本次提交会议审定的委员会章程修正案中。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各分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和秘书处的统一安排,组织开展了一些专题调研,对开展工作需要而新设立的工作措施进行研究论证,如涉及物联网、节能、基本安全要求等方面的新措施、新方法研究分析提出意见。
 
  6年多来,全体顾问、委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深的专业素养,积极参与委员会活动,热情地关心和支持特种设备事业发展,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无私提供技术支持,在特种设备安全发展规划、法规标准体系建设、解决重大安全技术难题、促进行业技术进步、预防和减少事故等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特种设备局和委员会秘书处,向各位顾问、各位委员,向平均主任、陈钢秘书长及委员会各位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二、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基本情况
 
  为让各位顾问、委员全面地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更深入地参与委员会的各项活动,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持作用,现将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基本情况向大家作简要报告。
(一)特种设备基本情况。
 
  1.设备登记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国在用特种设备总数为1036.46万台,比2009年增加77.91%。其中:锅炉63.89万台,压力容器322.79万台,电梯359.85万台,起重机械226.26万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61.66万辆,大型游乐设施1.92万台(套),客运索道925条。另有气瓶1.43亿只、压力管道92.47万公里。
 
  2.单位许可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和气体充装单位61518家,持有许可证68985张,比2009年分别增加29.33%、42.21%。其中:设计单位3098家,制造单位16847家,安装改造修理单位20928家,移动式压力容器及气瓶充装单位20645家。
 
  3.作业人员许可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963.79万张,比2009年上升85.34%。其中,2014年考核发证140万张。
 
  4.监察队伍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国质检系统共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357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3个、市级521个、县级3018个。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共15740人,较2013年增加3249人,较2009年增加63.55%。增幅相对可观主要因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出现部门“二合一”、“三合一”等情况,使基层监察人员数量得到充实。
 
  5.检验队伍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489个,其中质检部门所属检验机构309个,行业检验机构和企业自检机构180个。另有:型式试验机构45个,无损检测机构379个,气瓶检验机构1896个,安全阀校验机构226个,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起重机械检验机构122个。各类检验机构检验人员持证总数85513个,比2009年增加51.69%。
 
(二)近年安全监察主要工作情况。
 
  近年来,特种设备局围绕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以战略思维、系统思想为指导,按照“创新发展、真抓实干、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积极推进改革。按照改革的思路,修订了《特种设备目录》,大幅调整了监管内容和范围,从原来的63个类别、307个品种合并调整到48个类别、99个品种,进一步突出了分类监管、重点监管、科学监管的原则。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行政许可和检验工作两大改革。行政许可改革方面,已向国务院审改办提出取消、下放行政许可项目的建议,现已公布3项。《特种设备目录》颁布后,立即停止了目录以外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拟定了《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目录》,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检验改革方面,总局于2010年底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提升检验能力的指导意见》(国质检特〔2010〕593号),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有利于”,明确了检验机构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开展了三方面的检验工作改革试点。去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总体要求,总局在征得中央编办同意的基础上,发布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整合试点方案》,进一步推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整合,目前整合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结合《特种设备安全法》贯彻实施,从基础理论、行政许可改革、检验改革、风险管理分析、国内外监管情况比较等方面,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完成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顶层设计方案》的制定。二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在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中,建立了特种设备监管“一岗双责”制度、重大质量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及公告制度。各地加快建立多元共治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一岗双责”。加快在电梯、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等领域推进物联网试点应用,运用信息化等科技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分区域、分设备推进分类监管。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全系统加大对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证后监督抽查力度。开展专项整治,老旧电梯隐患排查。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的统一部署,配合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长输油气管道、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等专项整治工作。四是服务发展大局。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加强特种设备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落实锅炉设计文件节能审查、定型产品能效测试和定期能效测试制度;大力推进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组织力量研究提出了多部门联合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的政策建议,已被国务院列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加大重大活动、重要时段和重要会议特种设备服务保障力度,圆满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建党九十周年、“十八大”、北京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会议服务保障工作。五是夯实监管基础。积极推进配套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确立了大规范制修订规划,压力容器、起重机械、使用管理等大规范试点取得突破进展;成功实现了美国ASME与我国部分锅炉压力容器钢板材料标准的互认。着手开展了三级特种设备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机构建设相关调研,组织修订《质检总局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完成了特种设备事故舆情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召开“纪念《特种设备安全法》颁布一周年”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法》。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组织“六一”儿童乘梯安全教育亲子体验活动;参与教育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利用“电梯安全宣传周”开展了应急处置现场观摩交流、举办学术报告、公布专项检查结果及公益短信推广等四大主题活动。
 
  6年多来,在设备数量快速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努力,全国特种设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保持平稳下降,2014年比2009年分别下降25.53%、10.16%、17.91%,全国万台设备事故起数、万台设备死亡人数比2009年分别下降57.61%、48.68%。在实现相对控制指标稳定下降的同时,已连续4年将死亡人数控制在300人以内。2014年特种设备万台设备死亡率为0.39,圆满完成了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低于0.46的控制指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事故率仍然较高,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特种设备向大型化、高参数、高风险方向发展,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突出问题。一是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和监管水平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需求不适应;二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和检验力量与设备快速增长的客观需要不适应;三是特种设备监管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节能工作的需要不适应。具体表现为:一是虽然伤亡事故明显下降,但是大量的故障和隐患未能很好地控制;二是企业的主体责任未能充分落实,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够,相关方作用发挥不充分,多元共治格局未有效建立;三是监管方式、机制不够科学,工作体系还不完善,依法治特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加快推进安全监管职能转变加以解决。
 
三、对新一届委员会今后工作的建议
 
    根据委员会章程,委员会是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方面的咨询机构,要为总局做好工作规划、制定重大政策、解决重大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现对新一届委员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技术咨询作用。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面临新的形势,我们仍然需要寻求更多重大突破,特别是:如何顺应社会发展并按照国务院要求做好职能转变,如何推动检验机构整合和检验检测工作改革,如何持续完善六大工作体系,如何在落实“放”以激发企业与市场活力的同时,搞好“管”以保障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等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我们既要注重“放活”,更要注重“善管”。“放”的任务仍然很重,现有国务院公布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项目4大项,即生产单位许可、检验检测机构核准、检验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资格认定、使用登记,4大项又可细分为12个子项、124个孙子项,具体事项1000多个,在大项、子项上压缩的空间很小,但在具体事项上还有很大的取消、下放空间。“管”的方法要重点突出,要向事中事后转移。比如,关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的监管,按照国务院审改办提出的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的要求,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论证,提出了取消检验检测人员行政审批项目,改为行业自律的方式进行管理的建议,这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的改革要求。结合国外对检验检测人员的管理模式,检验检测人员由行业自律管理、政府采信进行间接监管是大势所趋,我们结合“放”和“管”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把对人员的监管由事前管理向事中事后转移。通过努力,建立并完善多元共治工作格局,达到有效的“治”。这些改革的破题,必须用战略思维去着眼,必须用系统思想的去谋划。今年我们已经启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工作,这一工作离不开委员会专家们的参与和支持。委员和专家们来自方方面面,其中一些委员在国家立法、规划等重要部门或岗位工作,期待发挥你们的优势与专长,用你们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经验,发表你们的真知灼见,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改革工作谏言献策。尤其是在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重心面临着重大战略调整,从“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目标定位,向“保障安全、促进发展、服务民生”三重目标奋斗!领域更宽了、范围更大了,这就更需要各位委员和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二)进一步发挥技术评议作用。
 
  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规范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既是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基础,又是相应标准体系建立与完善的纲领要求。发挥其承上启下作用,必须从保证其科学性、严谨性、操作性上着手。近年特种设备局在安全与节能技术规范体系完善与具体内容设定方面组织了广泛研讨,提出了“大规范”的框架与思路,但具体工作目标与愿景的落实还须进一步充分发挥委员会专家的技术评议作用。期望委员会专家展示你们的专业特长,更好地、更积极地开展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规范的技术含量与权威性。
 
(三)进一步发挥技术把关作用。
 
  当前改革正处关键时期,全球经济也正在寻求复苏突破点,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我们既要把好重大安全技术关,又要采用高效、便捷的评价方式,符合稳增长促发展的基本要求。希望各分委会在建立和完善评价新技术等技术把关工作的长效机制方面有所建树,把相应要求与职责在技术规范中明确体现出来,保证评价工作公开、公正、透明,促进依法治特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进一步发挥行业专家作用。
 
  按照“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总体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完善特种设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以往监察、检验等常规工作的同时,在风险监测、应急处置等方面有所创新。本次会议对委员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把这项制度写入委员会章程修正案,今后一段时期,特种设备局也将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梳理、收集并充分利用日常监察、检验、评审、评估等工作中掌握的风险数据源,运用大数据分析等工具,把以往仅单一发挥作用的数据整合起来,在预警、预防、关口前移方面寻求突破,有所创新,希望发挥委员们了解行业、熟悉行业的特长,及时掌握行业风险,把减少伤亡事故的关口,前移到关注故障率、降低故障方面,更好地树立“人民质检、为民服务”的新形象。
 
(五)进一步完善秘书处自身建设。
 
  为做好委员会工作保障,更好地发挥各位顾问、委员的作用,特种设备局作为委员会的秘书处将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进一步细化工作制度,责任到人并加强监督考核,以保证为委员会沟通交流提供良好服务。另外,秘书处还将在经费保障,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学术技术交流活动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更好地总结经验,更加充分地发挥好委员会的技术支持作用。
 
  各位顾问、各位委员,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稳增长具有重要与现实意义,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参与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共同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安全发展、节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